字級
- 大
- 中
- 小






話說星雲大師 論壇憶念師心不忘初心
2023-07-16
2023年國際佛光青年會議於7月15日舉行「話說星雲大師」論壇,邀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及國際佛光會青年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澄慧、主持人國際佛光會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史庭如分享,他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
依空法師妙語如珠,風趣幽默分享,人生就是兩個階段,生與死。生就是要安頓身心,認識自己的優點、特點、盲點、缺點和弱點,才能圓滿自己也圓滿別人。
依空法師說起大師給他「一碗炒麵」故事,是大師關懷弟子的恩情,他在當下發願,效仿大師一生只為佛教,也勉勵青年要有「佛教靠我」的精神。
覺培法師分享就讀南華研究所時,遇3千餘人來校參觀,因飯菜不足,許多信眾挨餓,大師更因此一天不進食,以此教導「不忍眾生苦」。大師曾受飢餓之苦,發願只要有佛光山的地方,都不能讓人感受飢餓,在飢餓的人眼裡,麵包就是佛法。大師一生就是「給」,並在各地辦教育,讓菲律賓的孩子跳舞、巴西的孩子學足球,「給」就是佛光山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沒有失望的權力」勉勵青年要持續做對的事情,多親近善知識,不要忘了初心。
陳澄慧分享1994年與星雲大師在紐約結緣,大師鼓勵他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期間並安排一間辦公室練習讓他可以練習熱愛的法國號,但修道會課程豐富,並無暇練習,及至後來發現,原來是大師的方便接引,他發願要以音樂弘揚佛法。大師圓寂後,他反問「我能為大師做什麽」,閲讀〈真誠的告白〉意識到,要把「我」放下,在短短3小時内創作了今年國青會議的主題曲〈一顆永恆的心〉。她以「我是佛」勉勵青年,言行舉止要如佛、承擔佛教。
論壇的第二階段,以嶄新的「魚缸論壇」概念進行,分為中英文組,讓與會青年走上臺提問,由法師或者青年幹部經驗分享。
中文組邀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主持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二級暨妙慧講師陳彥霖、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蔡蕙伃。英文組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國際佛光會紐約傳燈分會會長趙雲涵、多倫多佛光青年分團陳美鳳、紐約第一佛光青年分團周智杰、西澳佛光青年分團陳祺星、北島佛光青年分團賴橙聖、主持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紀善財講師李昱進帶領論壇。
「魚缸論壇」進行時,在場的青年自行上台提問,分享想對星雲大師說的話、與星雲大師接心的小祕密、生活中或青年團内遇到的問題等等,得到解答後回座。如同在一個大魚缸,每個人都像一條魚,能夠因為佛法的引導而自由自在。諸位法師勉勵「遇緣則有師」,鼓勵青年要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青年時期種下佛教的種子,讓自身走到的地方都是淨土,讓身邊的人都能感到平安幸福。
依空法師妙語如珠,風趣幽默分享,人生就是兩個階段,生與死。生就是要安頓身心,認識自己的優點、特點、盲點、缺點和弱點,才能圓滿自己也圓滿別人。
依空法師說起大師給他「一碗炒麵」故事,是大師關懷弟子的恩情,他在當下發願,效仿大師一生只為佛教,也勉勵青年要有「佛教靠我」的精神。
覺培法師分享就讀南華研究所時,遇3千餘人來校參觀,因飯菜不足,許多信眾挨餓,大師更因此一天不進食,以此教導「不忍眾生苦」。大師曾受飢餓之苦,發願只要有佛光山的地方,都不能讓人感受飢餓,在飢餓的人眼裡,麵包就是佛法。大師一生就是「給」,並在各地辦教育,讓菲律賓的孩子跳舞、巴西的孩子學足球,「給」就是佛光山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沒有失望的權力」勉勵青年要持續做對的事情,多親近善知識,不要忘了初心。
陳澄慧分享1994年與星雲大師在紐約結緣,大師鼓勵他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期間並安排一間辦公室練習讓他可以練習熱愛的法國號,但修道會課程豐富,並無暇練習,及至後來發現,原來是大師的方便接引,他發願要以音樂弘揚佛法。大師圓寂後,他反問「我能為大師做什麽」,閲讀〈真誠的告白〉意識到,要把「我」放下,在短短3小時内創作了今年國青會議的主題曲〈一顆永恆的心〉。她以「我是佛」勉勵青年,言行舉止要如佛、承擔佛教。
論壇的第二階段,以嶄新的「魚缸論壇」概念進行,分為中英文組,讓與會青年走上臺提問,由法師或者青年幹部經驗分享。
中文組邀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慧屏法師、佛光淨土文教基金執行長慧知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主持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二級暨妙慧講師陳彥霖、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蔡蕙伃。英文組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國際佛光會紐約傳燈分會會長趙雲涵、多倫多佛光青年分團陳美鳳、紐約第一佛光青年分團周智杰、西澳佛光青年分團陳祺星、北島佛光青年分團賴橙聖、主持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白象幹部紀善財講師李昱進帶領論壇。
「魚缸論壇」進行時,在場的青年自行上台提問,分享想對星雲大師說的話、與星雲大師接心的小祕密、生活中或青年團内遇到的問題等等,得到解答後回座。如同在一個大魚缸,每個人都像一條魚,能夠因為佛法的引導而自由自在。諸位法師勉勵「遇緣則有師」,鼓勵青年要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青年時期種下佛教的種子,讓自身走到的地方都是淨土,讓身邊的人都能感到平安幸福。
最新消息
紐西蘭基督城VEGRUN首場 路跑捐贈400棵樹
2025-09-20全英古蹟遺產開放日 倫敦佛光山展現中西合璧魅力
2025-09-20慈悲青年律師黃昱凱 攜手新莊高中推動法治與人文教育
2025-09-20瀛海中學生命講座 從電玩到自我探索開啟幸福人生
2025-09-20竹東大覺寺捐贈吉祥米 關懷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
2025-09-20大雄寶殿承載眾生願心 修舊復新續寫弘法因緣
2025-09-20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盼2026年啟用
2025-09-20南華大學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全國績優學校
2025-09-20【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㉑
2025-09-20佛光大學蔬食系再奪獎 跨領域挑戰銀髮創新料理
2025-09-19
相
關
消
息